葛林斯班效應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myweb957/products/0010126764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日月潭遊湖, 日月潭客製化包船, 日月潭船班訂票
點圖加入LINE@好友:收取瑞典美甲品牌DEPEND台灣專屬優惠訊息
葛林斯班為現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,他一句話便足以撼動全球金融市場,也可以讓人瞬息致富。然而,他卻是個謎樣的人物,投資人、決策者及一般大眾都不瞭解他。葛氏究竟是何方神聖?投資人又如何預判他的話會對全球市場造成多大影響?《葛林斯班效應》為您解讀這號人物,徹底分析他就任以來發表的重要言論,及其對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。本書能幫助投資人掌握他談話的重點,分辨其言論虛實,知道哪些是場面話,哪些才會影響行情。作者深入剖析了「葛林斯班現象」,並論斷葛氏對未來最迫切的金融議題會如何思考、採取何種行動。最重要的是,葛氏對多項財經與社會議題的理念,本書亦作了完整的歸納,並分析他過去與未來對金融市場所發揮的影響力,值得再三咀嚼。《葛林斯班效應》能讓讀者很快地掌握他用字遣詞的精妙之處──有助於解讀他未來的言論,及其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。葛林斯班的威力「有了葛林斯班,誰還需要黃金準備?」
──《紐約時報》(一九九九年五月四日)「葛林斯班的言論,引爆午盤的沉重賣壓。」
──《金融時報》(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)「葛林斯班一開口,全世界都顫抖。」
──《歐洲日報》(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七日)「華爾街陶醉在葛林斯班行情裡,但能維持多久?」
──《貝倫週刊》(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九日)「葛氏成了全球焦點。」
──《經濟學人》(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六日)「葛林斯班的話,猶如黃金般有份量。」
──《紐約時報》(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六日)他從未競選公職,也從未在好萊塢的賣座片裡擔任主角;他從未創建或主持大型跨國企業,也從未在「名人盃」高爾夫球公開賽創下佳績,或刷新職棒全壘打紀錄。事實上,他所選擇的這一行,相較於總統或獨裁者的權力、電影明星的魅力、創業家的魄力與遠見、運動巨星的體能成就,根本是南轅北轍。他是個經濟學家;他辛勤耕耘的這塊枯燥園地,被凱因斯(John Maynard Keynes)形容成「苦悶的科學」;他和那群更少曝光的同僚所下的決策,似乎都是些極度客觀、不涉風花雪月、精深奧妙、絕世獨立的事。經濟學家?這群人非但不以堅決果斷揚名立萬,還常因立論矛盾而成為嘲笑的對象。美國總統杜魯門(Harry Truman)便因為經濟顧問總是說:「從一方面來看.....,從另一方面來看.........(on the one hand, on the other hand)」,而急著想找個「只有一隻手」的經濟學家。然而,儘管這一行的前例不甚光彩,我們的主角卻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──全球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,人人皆存敬畏之心,一言一行動見觀瞻。和瑪丹娜、阿諾史瓦辛格、蓋茲、透納、喬丹、馬怪爾等人一樣,葛林斯班這個名號不做第二人想。葛氏的地位和權力,幾乎每天都是財經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。有記者說他「令人讚歎」,也有人稱頌他的「神奇魅力」;把老葛言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當成新聞標題的例子,更是屢見不鮮︰「他主導市場走勢」、「市場動向全繫於他的言論」、「他是那個推動市場,『駭』到市場的人」。有時候,媒體的用字遣詞更是近乎虔敬。例如︰葛林斯班的「神奇特效藥」、他的話是「金言玉律」、他是「執財經界牛耳的領導者」、「我們信得過葛林斯班」等。最近有位記者更不顧一切地宣稱「葛林斯班並不是上帝」。想想看,這些語句會用在一般人身上嗎?葛氏到底是何方神聖?為何有人如此形容他?自一九八七年接任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來,葛氏儼然成為全球經濟舞台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。聯準會成立於一九一三年,一直是美國財經決策的要角;但是今日聯準會對國內,甚至國外金融市場的影響力,卻遠超過昔日。更重要的是,每經歷一次金融危機,它的影響力就更為擴大。揭開權力背後的神秘面紗聯準會的影響力能攀上高峰,部分原因在於過去這個世代裡,貿易、金融與經濟決策的快速國際化所導致。不過,這位極不平凡的聯準會主席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。葛氏掌控大權已逾十年,在決策上極少出錯。這段期間,美國經濟創下了有史以來延續最久的穩健成長期;股市行情連創新高,投資人個個眉開眼笑,這般榮景幾個月前根本料想不到。尤其當其他地區大多陷於經濟泥淖時,如此成就更是難得。沒錯,我們不能全歸功於葛林斯班,但他的功勞卻遠遠超出其他人--像是美國這幾任總統--的貢獻。葛氏不同於政治人物之處在於,一旦他對政策目標做了決策,就絕不會因為政治因素或個人偏好而轉向。葛林斯班的重要性雖然無人能比,但投資人、決策者和一般大眾對他仍然極感陌生。他很少接受媒體採訪;在國會說明貨幣政策時,總是繞著圈子,從不單刀直入,想把言談的潛在殺傷力減到最低。媒體對他的報導雖多,但都是片斷而不完整的。到目前為止,有關葛氏在聯準會扮演何種角色的書籍,都是為了金融界人士所寫的大部頭著作。幸好,我們還有葛林斯班的另外一面。他在國會的說詞固然搞得人一頭霧水,但他也經常四處演講,內容流暢易懂。他經常對金融界人士、經濟學家、大學生及民間組織闡述自己的理念──在過去十二年裡,平均大約每隔三周演講一次。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九年間,葛氏發表的講稿加起來多達三千五百頁;這些字句清楚呈現了他對社會、經濟各項重要議題的看法。因此,上述演說的重要段落便成了本書的核心;它們讓這位聯準會主席得以原貌重現。此外,我們還加入財經媒體的報導、過去在商業和經濟方面的史實,以及我們自己的分析與評述。本書大量引述葛氏的講詞,以他自己的用語來詮釋對問題的看法,我們僅適時地加以註解,以便釐清其理念及立場的本質與意義。葛氏擔任聯準會主席以來,處理的議題範圍不斷擴大,我們期望能簡明而精準地萃取葛氏對這些問題的見解。為何撰寫《葛林斯班效應》?本書的主要目的有三。首先,我們希望讓更多人更進一步瞭解葛林斯班,畢竟他為人們效力,他說的話足以改變我們的生活。這位本性風趣幽默的經濟學家,何以成為國際知名人士以及市場的推動者?為何能以一言撼動金融市場?他對哪些議題的看法隨著時空而演變?哪些見解又一以貫之?其次,我們希望投資者能擁有第一本正確解讀葛氏效應的指南。本書為讀者去蕪存菁、抓住重點,以便正確、及時地作好投資決策。到底是哪些葛氏言論,會對金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?最後,一如世界各地的葛林斯班迷,我們試著鑑往知來。在葛氏談話中,哪些可以照單全收,哪些必須留意弦外之音?如果我們掌握了他對當今重要議題的思索脈絡,是否就能預測他對未來迫切問題的想法以及因應對策?他的任期已於二○○○年六月二十日結束,並獲得重新任命;在未來數年,世人該如何預判他的言行及其影響力?本書最後提供給投資人一份透視葛氏效應的實用寶典,一方面協助交易商及投資人做出更精準、更及時的投資決策;另一方面則讓我們明瞭,何以全球各界把這麼多權力加諸在這位既無民意基礎,又未被憲法賦予太大職權的人物身上?我們的結論是,葛林斯班掌控的權力之大,在世上可謂「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」。對金融市場感興趣的人不管喜歡與否,都會把他列為十大重要人物之一,可見仔細剖析葛林斯班及其效應實在有其必要。葛氏一開口,市場便隨之起舞。本書能讓讀者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
史錫萊
奎可聖
商品訊息簡述:
葛林斯班效應
商品網址
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myweb957/products/001012676414BF1CCC55637F47
留言列表